去年針對台灣各縣市所提供的資料評比的心得,今年只針對台灣在國際間的評比送出資訊,沒有再對台灣各縣市政府進行資料評比調查。在連續兩年提供台灣的資料參與國際評比後,有了以下的心得。 今年較去年只多了五筆調查項目,所以在檢視往年資料是否有更新後,再針對這五筆仔細去檢視,也有其他人填寫。至完稿前,評比尚未結束,可以自頁面上了解目前的評比情況,如果沒意外的情況,台灣在今年可能會前進至前十名,較去年的第十一名來說,已經達成了長官(編按:行政院)要求的 KPI,如果更排名更前面的話,應該會更開心。
Posts Categorized: 特稿
智慧城市的出發點應為宜居城市
當全台灣正為著智慧城市議題發燒,設立各種美好願景的同時,國際間也有不少「宜居城市(Liveable Cities)」評比報告出爐,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s Forum)先為大家整理出幾份具有指標性的報告「These are the top 5 most liveable cities」,各個調查都有不同的依據標準。
關於登革熱地圖和空間分析
上個世紀末,網路地圖還是奢侈的服務。在2000年代中期,富有大眾性質的網路服務商 Google 推出了 Google Maps 之後,幾年之間這個服務成為了地理資訊面對大眾最主要的介面。在2010年之後,由於 web map 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環境條件的日漸成熟,不少業者開始提供 web map 資料和繪製工具的服務。在過去這兩年,再加上政府資料開放的緣故,部分帶有空間地理特性(如經緯度)的資料,也被以比較通用、開放的格式釋出在公眾網路上。目前台灣使用者嘗試運用的 cartodb.com 就是這些條件的滿足下,最常被利用來繪製網路地圖的服務之一。
智慧城市何止是蛋塔現象
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日前在報紙投書一篇說智慧城市不要成下一個蛋塔,但木已成舟,已經是了。只是和蛋塔風潮稍微不一樣的是,這個「智慧城市」的店租抵免優惠,絕大多數由政府出資。所以一時三刻,一個一個店面都還開的很開心。在店面裝潢的部份,都有品牌和通路部門的整套指導,店家也不用自己花錢,促銷來了,總部(政府)就會撥錢補助。
開會之前的知識流通
最近幾年每個月都會收到好幾次由各種智庫發來的會議邀請,除少數場合之外,委託方通常是政府機構。有時人不在台灣,只好成堆推卻。來來回回之間,一些情事實在是不忍卒睹。有經驗的或許不願意多寫,也不想公開得罪。但若這些智庫功能不彰,影響可不謂不大!僅先示一點,揣陋說明,並提供可能之解方思考。
讀北市智慧城市願景有感
昨日讀了臺北市林副市長對於未來在臺北市所規劃的6處智慧型社區,雖然大致上談了作業時程、籌組一個專案辦公室、和廠商溝通,細節上使用了流行的關鍵字,如智慧電錶、水錶、瓦斯表、大數據分析、雲端管理平臺,仍有著空中樓閣之感,像是把新加坡的 Smart Nation 拿來濃縮套用在臺北城上。 從家用能源管理系統先談,新加坡在2014年先在 Yunhua 的住宅進行測試「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提供數據資料讓住戶了解、監測自己的能源使用方式,有效節省20%的用電。其次是鼓勵民間運用數據資料開發各種家庭照護應用,整合家電間的數據傳輸。 社區營造方面則透過環境感測器,監測各種環境數據,如光照角度、日光時間、人流、車流,了解實際環境狀況後,再進行社區規劃,這個社區規劃還分析了垃圾桶的擺放位置、顏色、收取頻率、對房子中的管線如何安排、住戶對停車場的使用狀況,以因應都市在離尖峰時間對停車位的安排、分析住戶生活中產生的廢氣排放狀況以安排管線甚至可以回收再利用。 面對擁擠的交通尖峰,如何派車?如何讓乘客都能在最短的時間搭上車?如何讓計程車司機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叫車的客人並避過塞車的路段?出門前如何透過路線規劃即時了解路況?民眾生活交通的脈動(絡)如何? 上面所提到的都是從各面向去取得資料,了解居民的生活脈絡,建立在各種感測器數據資料上,新加坡政府也藉由架設感測器智慧盒(AG box)、建立異構網(HetNet),在穩定的傳輸環境下輸送資料,並且讓民眾在任何環境裡都能透過網路享受多媒體娛樂,不會因為在地鐵站、電梯裡、網路使用者多的情況下因為頻寬不足、訊號不佳影響或互相干擾影響了使用感。 在臺灣島上的居民目前要了解自己的能源消耗情況還算處於困難的情況,也還沒想到進一步的節能方案;在臺北市的路上很難找到一個「給人使用」的垃圾桶,許多居民連倒垃圾都要追著垃圾車跑,甚至繞道、發生意外、造成塞車問題;號稱4G普及化,但常常只有3G的速度;交通問題更不用談,機車、自行車的行車空間不足,常與行人搶道,可能十分鐘裡來了五輛無載客的公車,下一班卻人滿為患。 房價是個敏感話題,「人人可租用」五字點出受薪階級想有「自己的家」是一件困難的事,在這樣大規模的社區建案裡,有無像當初規劃社會住宅一樣,依據不同家庭單元的大小提供不同坪數、房間數的規劃?第一批入住的住戶資格是如何判斷? 提供租用的社會住宅,如何保障歷任房客的使用資料在數位化環境中不會讓下一個房客輕易取得,資料如何穩定且在安全環境中傳輸?如果居住在這些社區的住戶都要提供資料,要如何保障資料提供者的資料安全? 用聰明的方式去解決現在居民所遇到的問題、分析可以取得的數據讓全民參與,找到問題、爬梳脈絡找到前因後果,並解決它或是設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例如讓這一區的住戶節省多少用電量、用水量、車禍事故發生率能減少多少、透過智慧電表的安裝或是這些工具的安裝能提供什麼樣的協助…等,有明確的目標更能永續經營下去,那才是夠智慧,不然只是炒地皮、講講關鍵字而已。 「智慧城市」不是建一個新的社區、一廂情願的把人塞進去住、提供更快的上網速度、公用自行車、電動車就能提供數據、再分析這些數據來解決問題才叫「智慧城市」。 作者: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