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矽谷系列 – 台灣吸引外國人才的優勢何在?

自6月7日的新聞得知,國發會人力發展處處長林至美表示,將有一個 “Contact Taiwan” 的攬才平臺上線,並認該平台會是「國家層級的一個單一媒合平台」,能夠發揮「攬才」的功能。

該平台上會有幾個定位:

  1. 國家層級:由政府出面攬才。
  2. 媒合:為想來台灣工作的外國人與國內企業的工作機會媒合。

來自不同國家的求職者會因為一個政府網站而前往台灣嗎?網站建置和營運之目的為何?在經過初步的徵詢後,我們得到以下回饋:

  1. 國內每年有這麼多畢業生?為什麼政府不好好的想想如何讓這些畢業生們在畢業後就能馬上為企業用?提高國內的就業機會?而是自國外找人才,讓國內的畢業生們畢業即失業
  2. 為什麼國內的企業不想麼培植人才,而是進口外國低薪白領人才?
  3. 我很樂意用國內畢業的大學生啊!
  4. 我是新創企業,希望能外國學生來實習,但政府的法規怎麼都是優惠給大企業?我們小型的新創企業怎麼辦?
  5. 那些聘用外籍實習生的評點制度怎麼這麼複雜?
  6. 有很多外國人才在台灣啊!他們多數是住在台灣接國外的案子、領國外的薪水。台灣的物價較歐美國家便宜、網路又這麼方便,台灣人對外國人也十分友善,所以他們在台灣其實過得像天堂一樣,對他們來說只要有便利的網路,就沒有國界的限制,台灣的工作環境、企業願意提供的薪資並不佳,所以有技術、有實力的外國人為什麼要為台灣的企業工作
  7. 不少外籍人士來台灣學中文同時累積自己工作經驗後,轉往中國或香港工作
  8. 所得稅、勞健保的問題,這些在人力仲介公司的幫忙下,他們只要付最低的費用就可以享受勞健保了。
  9. 國內其實有很多高階的白領級人才,他們可能想轉換跑道、提前退休,但仍有工作能力,卻找不到工作。
  10. 僑外生的薪資是4萬多元,為什麼國內的畢業生只能領2萬4千至2萬8千元?

吸引外國人才為企業工作的條件何在?

我們進一步檢視台灣政府對於攬才的政策新聞稿:

  1. 全球競才方案 – Contact Taiwan
  2. 林揆:亞洲矽谷是政府五大創新產業重要計畫 將是台灣經濟成長的引擎
  3. 從歐美延攬外籍人才效益看我國人才政策

在上述的政策願景中,只提到了為了延攬人才進來台灣工作並留在台灣,會與企業商討因應措施,讓在台灣活環境更友善,也為了方便企業留用人才,而打算鬆綁某些政策。

從台灣勞資雙方在工作情況來看,「超時工作」與「低薪」似乎是造成勞資雙方關係不佳也是台灣不易留住人才的原因。這兩日也看到不少關台灣工作環境相關新聞的報導,例如上週沸沸揚揚的罷工事件:

  1. 關鍵評論專題:華航罷工,為勞工的尊嚴起身而戰
  2. 聯合新聞網:大學畢業生28K 薪資倒退16年
  3. 自由時報:立院縮短工時公聽會 資方:希望延長加班上限

先自台灣政府在2015年時擬定的政策來看工作時數:

自105年起,公、私部門每週正常工時將同為40小時,扣除假日後,公務人員一年法定正常工時為2000小時,勞工為1992小時,以103年勞工的平均年工時2,134.8小時而言,勞工平均每月加班時數約11.8小時

主計總處最新的報告裡,則提到了2015年(104年)全年每人月工時平均為175.3小時,若整合勞動部調查結果,可以得知在該年度裡有46%的員工加班,平均每個月加班的時數為18.2小時,與2014年(103年)相較多出了7個小時。

配合OECD的數據,台灣在2014年的平均年工時是2,134.8小時,韓國是2,124小時,日本1,729小時,OECD會員國平均年工時是1,770小時,看得出來台灣在2014年的平均工時高於日本、韓國,更高於OECD會員國的平均工時。

從工作時數、每月加班數看起來,愈多的工作時數與加班時數會造成生活上的負面影響,自以上的數據可以觀察到,台灣的工時增加了,對生活的負面影響也增加了。

再自薪資水準來看,若是同樣自主計總處的資料來看2015年與2014年相較,除了製造業的漲幅較為明顯外,其他服務業的薪資雖然有小幅的增加,但幅度有限,有些產業甚至是不到1%的成長度。

有多少外國人在台灣工作?

從政策新聞稿看來,這次政府的目標是鎖定白領階級,或是配合新政府所謂的五大創新創新產業而找尋的外國專業人士。於是查閱勞動部104年底外國專業人員概況來看看在台灣工作的外籍專業人士有多少?都從事了哪些工作?

單就這份統計報告來看,可以讀出以下重點:

  1. 多數的外國專業人士申請的工作類別為「專門性技術性工作」,其次是「補習班語文教師工作」。
  2. 若依照國籍來分,日本籍的專業人士為主要來源。
  3. 若依照國籍與申請工作類別來看,日本籍的專業人士申請「專門性技術性工作」為最多次,而美國籍的專業人士以申請「補習班語文教師工作」。

由於勞動部的報告裡是統計「次數」而非「人數」,而在台灣要具有工作資格也要有所謂的居留證,所以再自移民數的網站中取得最近一次(統計至2015年04月30日)的統計資訊可以得知在台灣最多的外籍人士在職業別上外籍勞工(包含營建業技工、製造業技工、家庭幫傭、監護工、船員等),總共有540,956人,這些外籍勞工多分部在桃園市(92,150人)、台中市(76,055人)及新北市(74,394人)。若是依照移民署的職業類別來看,從事商業、教師的人數最多,這些人都在台北市,另外也觀察到其實在高雄市與台中市的外籍人士並不少,反觀在亞洲矽谷預定地桃園的外籍專業人士,可能反而不如高雄、台中、台北、新北來得多。

自專業人才顧問公司Michael Page的「2016年大中華區薪資與就業展望」報告中,在其調查的對裡,只有29%的雇主考慮用外籍人士,有34%的雇主則是擔心人才外流至海外,同時在報告中也提到了他們所觀察到的台灣現況,例如:

  1. 科技業的薪資雖然稍有調漲,但仍低於國際水準。
  2. 台灣企業較願意僱用沒有工作的台灣人,而不願僱用外國人士。
  3. 台灣的企業主面臨人才出走至中國與香港找尋更好的工作機會與較高的薪資。

綜合人力業者的觀察,再反觀台灣政府的政策,似乎缺少了人力業者所觀察到現實生活情況,在擬定與執行所謂的全球攬才時,忽略了人力市場真正的供需狀況。

我們看到政府打算透過網站作為吸引國外人才來台工作的管道,藉由國外的研究報告來作為支撐政策執行的基礎,刻意忽略了國情不同、勞資關係與政策法規的不同,是否能造就同樣的正向效果?

從人力業者的報告、國家內部的統計數據、國內各媒體的新聞資料,都顯示出台灣應該先以建置健全的工作環境為目標。從這次華航的罷工行動裡,看得出來影響層面、社會成本是如何昂貴。致力建立一個留住自己國家人才的健全勞動政策、打造勞雙方雙贏的工作環境,都提醒了執政團隊應該要著眼的重點不是網站,而是工作環境 — 要留住人才,要先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與企業的人資部門、人力業者、工會代表溝通,了解勞方的需求,資方提供適合的薪資、工時、加班制度、福利,都比花錢、花心力再去做一個政府網站來得實際


作者:譚宛宛

編輯:OK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