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料出國比賽,這次是APEC倡議

早餐前很快寫寫。公開一些已經發生的公共秘密,未來可作為一手教材。

中央社新聞

毛治國也責請外交部研議,將政府資料開放納入明年參與APEC(亞太經濟合作)倡議的議題,並爭取把「亞洲開放資料合作組織」(台灣為首任主席)納入APEC架構下運作,期許我國成為國際開放資料的典範。

看法如下:

  • 若無意外,台北市電腦公會 (TCA) 應為主祕書處設置處,這有幾個考量點:
    • 過去經濟部的資料開放計畫,不少由 TCA 所競標承攬。TCA 也在授意之下,成立了開放資料聯盟 (ODA)。TCA/ODA 原本要以傳統產業協會之方式運作,這一如幾十個 TCA 轄下的「雞肋」聯盟,但沒想到資料開放竟然得天獨厚一路在議題設定權扶搖直上,要放掉也不是,不放又只能拿政府計畫。業界真有興趣的部份,也不是落在聯盟本身,而是被「指定」代理垂直議題和產業這回事,以副會長之受銜作為接引。
    • 在過去整整兩個年頭,坊間公、私、民等組織,除少數之外,也很願意被邀請和納入 TCA/ODA 之營運績效,因此委由具有強烈民間資通訊產業色彩的 TCA(別忘了還有 NICI 民間諮詢委員會支撐)。其他候選者,可能暫時不做他想。
    • APEC 倡議祕書處設置於 TCA 一事,再加上現任為長童子賢也與藍營、綠營素有交流,考量政策穩定性、延續性,不放在這裡,難道還要放在其他地方?
    • TCA 過去在 APEC 缺乏紮實的經驗,甚至連想都不敢想,僅把 APEC 作為花絮項目,無關產業發展痛養。在資料開放議題的命題、設定和操作細節,邊打邊撞,一出境外,只有政府搭起的架構可以援引。而政府在資料開放的國際場合上,無論是國際公約 (Convention)、會議 (Conference)、協議 (Protocol)、祕書處 (Secretariat)、常設機構、財務、執行單位等遊戲規則,研究不太到位,參與更是零星打鳥,缺乏戰略。以 APEC 倡議作為出發點,是練兵的好機會,但會不會引發帶著「拖油瓶」機構的疑慮,我認為這是很有可能的。
    • 台北市電腦公會和一些單位(如工研院),今年度邀請不少泰國朋友來台,許多朋友搞不清楚脈絡,現在可能懂了。台灣政府希望將泰國推舉為次任主席,所謂互惠互利,有來有往。不過在日前,泰國版的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才因當地言論管制,在印刷頭版空了一整排,引起一股騷動。APEC 層面的開放資料倡議,在未來是否會為當地媒體如 Bangkok Post,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等積極檢視?
  • 數位外交 (Digital Diplomacy) – 台外交部在新時代的數位外交,缺乏新時代的作為。新一代的「外交」人員,並不然完全苟同老式缺乏積極數位策略之作為。資料開放突然間給了一個大大的練兵機會,而且任務還交代下來,這或許是好事。但拿開放資料這麼大的議題來練兵,如何框限練兵的業務範圍,有必要進一步公開討論。
  • 利益迴避 (Conflict of Interest) – 回到資料開放本身在台灣造成的各種爭議(如 ETC 資料、健保資料等),由於 TCA/ODA 所被營造出來的「民間代表性」相當充分,以行政院會會議上所報告的簡報觀之,不少兩三年前積極的社群活躍者,初期以監督政府,改造政府為職志。在數年過後,也在政策資源直接輔導之列,成為私人、新創公司之典範案例。此舉已經落實,TCA/ODA 的代表性也提昇不少,比過去各種聯盟的操作細膩許多。但這代表性如何建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而爭議議題的處理,又如何被設定,這點在目前的輿論,顯然也缺乏更多的討論。
  • 所謂「國際肯定」還是需要一個明顯,公認有其價值的附著物。而開放知識基金會的全球開放資料評比,被行政院屢屢提及。這點我之前說過,整件事實在很妙。一個英國註冊的非營利組織的全球評比,即可成為台灣毛內閣「三支箭」的最主要績效,台灣在國際數位領域(開放資料、網路人權、數位經濟等)的經營成果,實在是令人不忍卒睹。
  • 三支箭的 “Big Data” 沒有國際評比,產業平台和成果亦令人存疑,Crowdsourcing(群眾外包) 做了個扭蛋機網站比賽完全失敗,不敢再提。只有開放資料真有其事。

我們再回顧國發會副主委的說法(根據中央社新聞):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台灣在Open Data的成果,希望藉由APEC場域分享給其他國家,協助人力建構,並藉由這個強項提升台灣在國際知名度。

內行的朋友,除祕書處的設立之外,要不要猜猜實際的交流項目會是什麼?這些項目的執行品質,若未來是台北市電腦公會所承辦,會是如何的光景?

附註:

  • 筆者為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 (http://okfn.tw) 的成員之一。
  • 評比內之所以會有「台灣」,以及為什麼在這時間點會往 APEC 方向發展,前者筆者是始作俑者,但沒有干預評比原本設計的機制。後者,就看政院想公開談多少。
  • 這個方向與台美數位經濟論壇後的聯合聲明有無關係,大家一起來想想。

作者: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