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系列:新加坡 Smart Nation 初探

16750491031_549796b71c_k

在陸續的聽了一些關於新加坡 Smart Nation 相關計畫的介紹(研討會、網路新聞)及資料收集後,看看台灣目前的作法,寫下一點點心得。

先自一些線上調查來看,聯合國2014年對193個成員國所做的的電子化政府評比中,新加坡的電子化政務(EGDI)是在前三名,電子參與(EPI)也是前十名;世界經濟論壇今年初所完成的全球資訊科技報告(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5)中也提到新加坡的網路就緒指數(Network Readiness Index)在所調查的143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一。這些評比成果都顯示新加坡在電子政務上、基礎建設上都相當完善。

新加坡的 Smart Nation 很明確的定義出 Smart Nation 是要解決問題,對象是「人」。他們找出了要解決的問題:人口老化、教育、交通、資源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擬定了要解決的作法,例如為了解決日後人口老化所衍生的健康照護問題,他們建造智慧住宅,對住戶的生活習慣收集資訊、分析日常行為,如果有一些行為是反常的,可能就會進一步的通知或實地查訪。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隱私被侵犯,但這是最有可能解決獨居老人發生意外而無人及時救援的方案之一。

新加坡並不是農業國家,但他們也很努力的在解決低糧食自給率的問題,他們建造了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也能減少都市農耕土地面積不大的問題,透過感測器監測,定時的給予農作物日照、水份、養份,並將收成的蔬菜供給予市區居民食用,也能提高食品安全。

新加坡政府很明確的要提高人民在資訊科技上的能力,也希望能把自己的成功經驗輸出到其他的國家,在這篇的報導裡,我看到了這樣的報導:

So when Steve talks about pilots and prototypes, he means three things, prototyping, which we call “Proof of Concept”, Pilot and Deployment. When you really don’t know something is going to work, this is almost in the invention space, so you prototype it. It might be a fifty-fifty chance of working, but it is worth taking that risk to try out something new.

文中的 Steve 是 Steve Leonard,新加坡 iDA 的執行副主席。重點在於:Prototyping、Pilot、Deployment,也講到了所謂研發的重點。

有次和朋友聊天談到普遍對於「研究」的盲點:「為了完成什麼或是達到什麼目的而去做研究,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就像是要用手中的資料硬是湊出一篇論文一樣。在上面那一段的報導裡,也知道他們在實際的作法上可能先有一個雛型,再去將它完成,對於國家政策而言,風險性不低,但他們願意冒險創新。

新加坡政府正整合各家通訊業者、儀器業者,統計網路通訊技術,建構異構網(HetNet),若是成功建構 HetNet,有助於人們在網路通訊的選擇使用,也有利於當地資料訊的傳遞,透過資料收集來聆聽、解讀並進行預測、解決問題,避免訊息孤島的情況出現。同時,智慧生活的方式也意味著將會有大量的個人生活資料傳輸至各種服務進行分析與預測,而更需要注意資訊安全,新加坡的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在今年也加速進行相關資安法規,並預期能在今年六月完成。

作者:YJ

編按:在談到智慧城市時,資料的開放通常會被列入另外一個重要的課題之一。在智慧城市風潮方興未艾之際,各國政府如何看待資料開放之後的衝擊評估,以及可能所造成的影響,相信也值得我們探討。接下來我們將透過讀者來稿的形式,不定期發佈相關的短文。也希望對於台灣在透過資料開放,達到知識開放的路途上,能夠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