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個跨境數位和網路議題

我和幾位朋友整理這份原始資料來自於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料庫表單(累積到2014年中旬)的第一個目的,是盤點以聯合國(貿發會議)角度來看過去十年來國際上各種和網際網路有關的談判、溝通、協調的各種機制 (mechanism)。目前累積約有六百多個,但我只摘要三百多個。不過國際網路政策牽涉的範圍實在是非常廣泛,雖然在這邊提到了一些概念,但若要說能摸到入門磚,我想沒三五年是不可能的。網路數位政策或是歐盟談的 “Digital Agenda”,不但包含網際網路,更牽涉到目前政院所強力推動的 IoT 和 Industry 4.0。不過國內目前的談法仍落於扶植和拉抬業者的單一角度,嚴重缺乏了解國際現實的基本功夫。不同的國際合作架構,是需要長期參與才能培育出基本理解的。

整理這份文件的第二個目的,是找出每個國際或區域的機制是否能順利的對應到相應的國內政府機構或法人,以及目前的被執行的現況是什麼。我舉一例,例如電商跨境課稅(財稅面)有渥太華稅務框架條件可以援引,網路犯罪在亞太地區有 ARF 的一些機制能協助各國互相支援跨境追蹤,而台灣對應的機制是 TWCERT 或是剛轉型的行政院資安會報。在網路和國家安全這一部分有 NATO 的對應機構 CCDCOE 等,以愛沙尼亞為中心,東南亞國協 (ASEAN) 也常常參考他們的作法。而搭在這作法之上的就是如 FireEye 等業者積極提供各國政要安全解決方案,本次台灣大選也可以看到他們的公關身影。或是對於 5G 電信技術,ITU 的態度是什麼等等。

這個表格的第三個目的,是希望喚起台灣對於相關議題接觸方式的新作為。目前台灣政府對於數位和網路議題的處置仍屬於散彈打鳥,非常缺乏先有基本全局綜觀然後再行其事的意識。而部會之間對於跨境議題如何分工和協作,其作法也非常的有「古早的文書味」。聯合國是全世界最為精密和官僚的組織,其顢頇程度眾口鑠金,但該做的還是會做,有不少好的資料庫和出版物。在這方面台灣政府雖然不需全盤移植,但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是非常急迫的。我在觀察一年多來行政院和國發會的全國能源會議、「婉君訓練營」和智慧台灣白皮書之後,如何實質改善政府內部接觸國際和跨境議題(數位)的作法,或許已經冒出了一點苗頭,但目前仍看不出在內部有實質的突破。

第四個目的是提醒一件事:目前政府駐外單位部份在跨境、數位、網路和浮現 (emerging) 的主流議題缺乏以政府本位出發的基本必要作為。駐外單位乃政府意志延展,若無現代化推進國際政務的精神和作為,那麼反而是落得尾大不掉,阻礙拖累多於促事成局。目前駐外機構似乎分屬外交部、交通部、文化部、經濟部、部分國營公司(如台銀、台電等)和法人(如貿協、工研院等)等管轄,對於如何在外事場域 (foreign affairs) 推進軟性基建(如世行談數位紅利的提高),進而帶動本地和區域協作,很不巧的我聽到實際案例絕大部分是偏向負面的。也有一線國際業者常言「政府還是別來管事」之語,但我想實際上是因為台灣政府在外事領域缺乏經驗,反而常常幫了倒忙導致,而並不是「政府」概念股幫不上忙。

第五個目的當然也希望有更多數位事務的愛好者願意主動揭露更多國際的相關訊息,並且多方傳承能夠累積的經驗。當然是不是針對台灣也沒有那麼重要,但有機會針對當然更好。有些議題過去我在台北辦過的一些活動也曾討論。

先這樣。

作者:TH